Wednesday, July 8, 2009

末期癌症或有新疗法



  末期癌症可能又有新疗法,国立癌症中心正研究如何通过更安全的基因治疗法,来消灭癌症细胞。

癌症中心
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外貌。

  新疗法的特点在于采用更有效的载体,能加强基因治疗的抗癌疗效,同时又避开了以病毒为载体(即传递工具)的基因疗法的危险性。

  采用这种新疗法,相信能在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把原本5公分大的癌细胞,缩小到1公分。

  国立癌症中心细胞与分子研究总监许锦文教授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新疗法使用的载体是改良后的脂质(lipis)。脂质是与细胞膜同属一组的化学物质。

  许教授说,以脂质作为基因疗法的载体,他的研究虽不是开先例,但他改良后的脂质,却能把基因表达的效果提高3到5倍。

  表达效果越好,就表示消灭癌细胞的效果更好。

  这个研究,是国家科技局两年前拨款给癌症中心设立的基因媒介研究计划下,展开的其中一个基因治疗研究。中心已为这个发现申请专利权,并设立起步公司Quegen负责市场促销。

料7月展开临床实验

  癌症中心目前正进行脂质传递基因疗法的毒性测试,一旦完成,预料就可在今年7月展开第一阶段的临床实验,与现有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的另一个同类基因疗法,进行疗效上的比较。

许锦文
许锦文教授:我们的初步测试结果令人振奋,两种我们研制的脂质对五种癌症的疗效,比目前市场上采用的,效果好三到五倍。

  许教授解释说,以脂质为载体,能免除以病毒为载体的危险。脂质是人体细胞天然成分,能自然分解。

  过去,科学家已留意到可以利用脂质作为载体。

  目前市面上,许多科学家采用一种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制署承认的外来脱氧核糖核酸传递脂质DC-chol,进行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一些实验结果显示,DC-chol只对卵巢癌和宫颈癌有较好的疗效。

  这种研究,是把他人的脱氧核糖核酸转入病人的癌细胞内。癌细胞一旦和他人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就成了外来细胞,病人的免疫功能会以为癌细胞是外来者,而猛力加以消灭。

  因此,要使治疗效果更理想,就得确保更多更完整的外来脱氧核糖核酸进入癌细胞内。

  而许教授的研究,就通过改变脂质的化学结构,加强它“携带”外来脱氧核糖核酸的功能,并研制出NCC4和NCC10脂质。

初步测试结果令人振奋

  初步的测试结果令人振奋,两种NCC脂质对肝癌、皮肤黑素癌、肺癌、鼻咽癌和宫颈癌的疗效,比DC-chol基因表达效果好三到五倍。

  许锦文说,癌症中心曾以DC-chol,对6名患有颈部和头部癌症的病人进行基因治疗试验,效果令人满意。

  如今,既然能证明两种NCC脂质在实验室里的检测效果,比DC-chol更有效,尽管临床试验还没展开,但他有信心疗效会更显著。

新疗法并非十全十美

  不过,许教授也承认,脂质传递法并非十全十美,因为脂质无法锁定特定的癌细胞为“进攻”目标,得直接注射在可看得到的癌细胞部位。

  那些长在心脏或脑部等隐藏部位,或潜伏在全身的癌细胞,就鞭长莫及了。

  为此,癌症中心准备在下一阶段,专门研究能锁定对象的传递脂质,最终只需把脂质注射入病人血液,就会自动找到要消灭的癌细胞。

  传递脂质的另一缺点是,一些残留病人体内的外来脱氧核糖核酸,会留在肝脏或肾脏等器官,虽然不会造成副作用,但病人的免疫系统内却记录了这个外来者的资料。

  将来病人如进行器官移植,就不能使用由同样细胞类型的人捐出的器官。

  细胞类型如血型,每人所属不同,不同类型会相互排斥。

  许锦文教授说:“我们得权衡它的利弊,接受这类基因治疗的病人是末期癌症病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接受基因治疗。想想看,他们将来接受由同细胞类型捐出的器官的机率非常小,但现在如果不接受基因治疗,可能都无法生存。”

癌症基因治疗原理:利用人体免疫功能 自动杀死“外来”癌细胞

  移植器官,最讨厌的是体内免疫系统产生排斥作用。

  可是,排斥作用却成了基因治疗的原理出处。

  一般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都会出现排斥现象。这是人体内免疫系统对外来器官的自动抵御作用。更精确地说,是人体会自动消灭外来的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

  基因治疗就利用这个原理,抽取细胞类型不同的人身体某处的脱氧核糖核酸,然后转植入癌症病人的癌细胞内。细胞类型好比血型,但分类更多更细,每人所属不同,不同类型之间相互排斥。

  一旦外来的脱氧核糖核酸被癌细胞“接受”,癌细胞顿时成了“外来者”,病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上当”,警钟被敲响。

  人体自动免疫功能就发挥类似器官移植的“排斥”作用,设法把“外来”癌细胞杀死。

  国立癌症中心细胞与分子研究总监许锦文教授展开的基因治疗媒介研究,其中一个项目就是探讨如何让更多的外来的脱氧核糖核酸,能顺利进入癌细胞内。

  要把外来的脱氧核糖核酸送入细胞内,工程可不简单。

  目前科学家采用两种管道,一种是利用可侵入细胞的各种病毒为传递工具,另一种则是用细胞的化学物质——脂质,作为工具。

  以病毒为载体,科学家选择腺病毒或反转病毒为工具,在病毒内加入有治疗作用的外来脱氧核糖核酸,让病毒“侵入”癌细胞,顺便带进外来脱氧核糖核酸。

  至于以脂质为工具,则是让一组脂质如三文治般包围着外来脱氧核糖核酸,当脂质接触细胞时,细胞会自动将脂质融入细胞,也顺便“吃”下外来脱氧核糖核酸。

  使用病毒为载体,如不谨慎,结果可能是捉鸡不着蚀把米。

  一名美国18岁的青年,前年9月接受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本来是用来对付遗传性肝脏失调现象。

  结果,病非但没根治,反而引起病发症,丧失性命。

  令人遗憾的是,致命的不是外来脱氧核糖核酸,却是负责传递任务的病毒,因为注入体内的病毒太多,以致青年产生大量的病毒抗体,结果被自己的免疫系统制造的抗体“毒死”。

Article source: 保健网

国立癌症中心正在进行更安全基因治疗研究

● 苏秉苓(26/4/200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